如何保证耐候胶不开裂?

昨天的“白云在线”,我们介绍了如何鉴别充油密封胶,不知各位是不是已经亲自动手尝试了一下呢?很有成就感吧?可以将结果与“白云在线”分享哦!同时我们也希望大家选用的产品都没有充油!

耐候胶开裂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事,开裂后会引起幕墙漏水,甚至导致内墙发霉等一系列问题,后续处理起来非常麻烦。

那么怎样才能防止幕墙耐候胶开裂呢?我们认为要牢记三件事:设计、选材和施工!

一.设计

a)宽度

设计指的是胶缝的设计,包括胶缝的宽度、厚度以及耐候胶的位移能力。

幕墙接缝宽度的设计,除了考虑美观、防止板块硬接触等方面外,还应考虑接缝变形比例的大小与耐候胶位移能力的匹配。

耐候胶的作用是满足幕墙接缝的变形,其最重要的技术指标就是“位移能力”,表示耐候胶能够承受接缝宽窄变化的能力,一般用分级的方法来表示,如25级、35级、50级、+100/-50级,25级的意思就是耐候胶能够承受胶缝宽度在±25%之间变化。

如果幕墙接缝变形比例大,而所选择耐候胶的位移能力不够,就可能出现耐候胶开裂的情况。幕墙接缝的宽度设计,可以参考JGJ102《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》条文说明第4.3.9条推荐了的公式进行计算。

此外,耐候胶的胶缝宽度应不小于6mm。

在幕墙实际的施工过程中,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接缝宽度小于设计宽度的情况,这主要是由于材料加工的尺寸偏差或安装偏差造成的。这种窄的胶缝最容易出现漏水的情况,因为接缝变形的比例增加了(绝对变形没变,实际接缝变窄),原来设计适用的耐候胶没法满足更大的变形了。

安装偏差导致的局部胶缝过窄

白云小编建议: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选用更高位移能力的耐候胶,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幕墙漏水的概率,并且可以延长耐候胶的使用寿命,因为耐候胶的实际变形没有达到产品本身性能的极限值。虽然前期投入增加了一些,不过算起来,比例真的不大,但后期幕墙维护的费用却大大降低了!

b)深度

要保证耐候胶不开裂,除了胶缝宽度外,深度也非常重要。因为耐候胶的老化通常是从表面到深层发展的,如果胶缝太薄,就可能会过早出现开裂的情况。

耐候胶十几年老化后,表面出现裂纹,如果厚度太薄,则可能漏水

对于耐候胶的深度,我们的建议如下:

a.耐候胶的深度应大于6mm;

b.耐候胶的深度应不大于宽度;

c.嵌填混凝土、砌体或石材接缝,缝宽13mm以下时,耐候胶的深度取同样尺寸,缝宽13-25mm时,深度取缝宽一半;

d.对金属、玻璃等无孔材料的接缝,缝宽为6.0~13.0mm时,耐候胶的深度应不少于6.0mm;缝宽大于13.0mm时,耐候胶的深度应为6.0~13.0mm。

二.选材

设计了合理的胶缝,接下来就是选胶了。选胶主要看两方面:一是所选耐候胶的位移能力能不能符合设计要求,这从产品包装就可以看得出来;二是看所选耐候胶能不能达到其标称的位移能力,有没有以次充好,这就要送到第三方检测机构检验了,不过对于价格明显偏低的产品,也可以用我们昨天推荐的方法鉴定一下有没有充油。

此外,对于石材幕墙,一定要选用专门的石材密封胶或防污染耐候密封胶,防止胶对石材造成污染。

三.施工

设计合理的胶缝,选择合适的耐候胶之后,当然还要做好施工。密封胶对于建筑来说,实际上是个“半成品”,只有让它在合适的位置、形成合适的形状(宽度、厚度)和外观、固化良好、对基材粘结牢靠,它才能最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。而这些都要靠施工过程来实现!施工过程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最终幕墙是否漏水!

为确保胶与实际工程使用的材料能够粘得好,在大规模施工之前应进行粘接性试验以确保耐候胶与材料粘接良好。

施工过程中,还应有质量控制措施,定期对已固化的密封胶进行现场手拉剥离粘结性测试,检查胶的外观、固化和粘结情况,确保施工质量。

现场手拉剥离粘结性测试

最后总结一下,要想耐候胶不开裂,需要做好三件事:设计、选材施工。只有接缝设计合理、选择位移能力匹配(或更高级别)的合格产品、施工严谨、质控严格,才能保证幕墙耐候胶不开裂、漏水。

小小耐候胶虽然在幕墙的成本看属于辅材,但是作用却也不可小觑!要想幕墙长期不漏水,对于这个小小辅材还真是马虎不得呢!